获亚洲诺贝尔奖较多的日本的孩子们的作业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6-08-12
导读:亚洲拥有较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国家是日本,对于后代的教育都是极为重视的。但与国内学校比较重视分数和升学率相比,日本的学校则更着重于孩子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从日本学校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中,可以找到很好的例证。
林忠泉先生曾在凤凰博报里写了一篇文章,叫《大学排名与国家软实力———中国的教育缺什么?》
文中提到:“亚洲拥有较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国家是日本,多达15位,而亚洲人口多的中国则几乎数不出来。究竟中国缺乏什么?”
这篇文章给我感触很深。我在日本生活多年,也养育了一个孩子。我感受到:作为同处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对于后代的教育都是极为重视的。但与国内学校比较重视分数和升学率相比,日本的学校则更着重于孩子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从日本学校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中,可以找到很好的例证。
日本孩子的暑假作业中,除了一般性的语文数学练习题之外,还有一份需要孩子们花功夫和时间的作业,叫“自由研究”。所谓“自由研究”,就是孩子们要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了解、发现、观察、调查、实践,然后将观察以及实践的结果整理起来,配上说明文字,开学时提交给老师,并在班上宣读。可以说“自由研究”完全是一份儿童版的“学习研究报告”。
孩子们研究的内容各式各样:有昆虫的,有植物的,有贝壳类,有各种各样的海鱼;还有研究云的形状,风向,温度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我家二年级小学生,今年就做了两项“自由研究”。一项是关于道路下水道盖的“研究”,另一项“研究”则是她超级感兴趣的恐龙。
对恐龙感兴趣倒可以理解,因为漫画世界里充满着恐龙的传说。但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怎么会选择下水道盖作一番“研究”呢?原来,上课时老师曾给孩子们介绍过下水道盖子的有趣的设计图案,那些介绍引发了孩子浓厚的兴趣。
其实,孩子的“研究方法”直接而简单:首先,先寻找一条街道,发现该道上的下水道盖有趣的地方;然后再去另一条街道,再观察该路上的下水道盖,并进行比较。分析后的结果就写成一份“研究报告”。
我的孩子将家里到超市5分钟的步行路程所遇到的下水道盖全部数一遍,一共21个下水道盖,她发现这21个下水道盖都“长”着一张“太阳的脸”;接下来,又去了另一条比较旧的住宅街道,发现那条街的下水道盖基本都是单调重复的花纹型,缺少设计。
为什么同样是下水道盖,会有不同的图案,那些图案又说明什么呢?孩子写下了以上问题,于是走进图书馆,并通过网络,寻找资料。她写下了以下文字:
1、从家到超市的这段路,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为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太阳之塔”是这个博览会的标志,所以这以后出现的下水道盖子,都长着一张“太阳的脸”。
2、旧街道的下水道盖之所以单调是因为很早以前就没有对下水道盖进行设计,因为过去日本也很穷。下水道盖的设计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时是日本富裕的时代,人们讲究住漂亮的房子,穿漂亮的衣服,甚至连下水道盖也跟着漂亮起来了。
虽然孩子对下水道盖的观察只很简单地谈到了两点,但从这小小的两点中,却延伸出她的求知兴趣:世界博览会几年举办一次?世博会上都有些什么内容?这种涟漪式的延伸学习法,一旦被孩子真正掌握,将受益一辈子。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道理在日本的儿童教育中不断实践着。在日本,不论是父母抑或是学校,都十分注意培养一个“观察和思考型的孩子”。他们喜欢通过观察生活和参与游戏,引导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立学习法。日本儿童教育学家将孩子0-10岁的这段时间,称为“加速时间段”,并告诫父母们在孩子的“加速时间段”内,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在生活和游戏中寓教于乐,真正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喜爱,为10岁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孩子们才会随着成长在学习中展开翅膀,一鼓作气地“加速”、“离地”、“飞行”。
发布时间:2016-08-09 原文地址: http://www.ziyuanku.com/zixun/197308.html